各位戰士,歡迎回到前線。昨天我們成功用 Top Down
列表抓到了一個明顯的敵人,但那只是新兵等級的對手。在真實的戰場上,敵人(性能瓶頸)往往狡猾地隱藏在層層的函式呼叫之中,讓你很難從列表中直接看出誰才是主謀。
這時,我們需要一張更直觀的作戰地圖,而火焰圖 (Flame Chart) 就是為此而生的終極武器。
Top Down
和 Bottom Up
列表是數據,而火焰圖是畫。它將時間內的函式呼叫堆疊轉換成一個極其直觀的視覺化圖表,看起來就像一團燃燒的火焰,因此得名。
在 CPU Profiler 的分析面板中,切換到 Flame Chart 標籤頁,你就能看到它。
這張圖包含了兩個核心維度的資訊:
解讀火焰圖就像一名指揮官俯瞰整個戰場,你需要掌握幾個關鍵技巧:
尋找最寬的平台:你的第一眼,應該要去尋找圖中最寬的那些方塊。一個寬大的方塊意味著這個函式本身或其子函式佔用了大量的 CPU 時間,這就是我們的重點懷疑對象。
自頂向下分析:從一個寬方塊開始,觀察它下方呼叫了哪些函式。如果它下方的某個子函式方塊幾乎和它一樣寬,那說明大部分時間都消耗在了這個子函式裡。如果它下方是多個窄方塊,那說明是這個函式自身(而非其子函式)消耗了大量時間。
注意顏色區分:
android.*
, java.*
)。當你看到一個寬大的橘色方塊時,就意味著你找到了可以直接動手優化的程式碼。
假設我們有一個函式,它在內部呼叫了另外兩個函式,其中一個非常耗時:
fun processUserData() {
// 步驟一:從資料庫讀取資料 (相對較快)
val users = readUsersFromDatabase() // 假設耗時 50ms
// 步驟二:對每個使用者進行複雜的資料轉換 (非常耗時)
val processedData = transformUserData(users) // 假設耗時 800ms
// 步驟三:更新 UI
updateUi(processedData)
}
// 這個函式是真正的元兇
private fun transformUserData(users: List<User>): List<Data> {
// ... 極其複雜的迴圈和計算 ...
Thread.sleep(800) // 模擬耗時
return emptyList()
}
當你用 Profiler 記錄 processUserData
的執行過程後,你可能會在火焰圖中看到類似這樣的結構:
最頂層是一個很寬的 processUserData
方塊。
在它的正下方,你會看到兩個子方塊:一個很窄的 readUsersFromDatabase
和一個非常寬的 transformUserData
。
這張圖一目了然地告訴你:processUserData
的總耗時,絕大部分元兇是 transformUserData
!你甚至不需要去看 Top Down 列表中的數字,就能瞬間定位問題。這就是火焰圖的威力。
今天我們解鎖了 CPU Profiler 中最強大的視覺化工具。現在,你應該能夠:
理解火焰圖的 X 軸(時間)和 Y 軸(呼叫堆疊)代表的意義。
透過尋找「最寬的平台」來快速定位性能瓶頸。
利用顏色來區分應用程式碼和系統程式碼。
Top Down
列表給我們精確的數字,而火焰圖給我們宏觀的視野。兩者結合,才能讓我們成為真正高效的性能偵探。
CPU 的偵查任務暫告一段落。明天,我們將轉移到另一個同樣重要的戰場——記憶體。準備好學習如何使用 Memory Profiler,揪出那些侵佔寶貴記憶體資源的「洩漏者」。
我們明天見!